新聞中心
經典百年 服務萬家
哪吒、孫悟空、關公都來啦!蕭派麵塑藝術作品展亮相廣州市文化館

羊城晚報•羊城派  周欣怡  9月7日

  9月7日,由廣州市文化館(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)主辦、廣州市大新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承辦、蕭派麵塑工作室和清遠市文化館協辦的“麵塑裏的故事——蕭派麵塑藝術作品展”,在廣州市文化館開幕。
  展覽將持續至12月15日,其間主辦方還將配套推出20多場麵塑展示季係列活動,讓市民群眾充分領略蕭派麵塑的精髓。


展覽現場

  古典文學“頂流IP”亮相
  麵塑是以麵粉為材料,采用揉、搓、剪、挑、壓、粘、貼等手法來造型的傳統民間藝術,可分為麵花和麵人兩類。蕭派麵塑是麵人的優秀代表。
  本次展覽是蕭占行的首次個人展,以蕭占行及其徒弟的麵塑精品為核心,精選160餘件/組展品,全麵展現蕭派麵塑的發展曆史、題材類型、技藝流程、材料工具和傳承情況。
  展覽位於廣州市文化館中心閣一樓特展廳,分成“匠心傳承”“別開生麵”“不朽技藝”“藝目了然”“桃李芳菲”五大展區。
  “匠心傳承”與“別開生麵”展區的展品以2000年為分界,分別呈現了蕭占行創作的傳統型麵塑作品和創新型麵塑作品。
  傳統麵塑以麵粉和成麵團製作而成。蕭占行及其徒弟經過長期摸索,將麵粉、食用防腐劑、乳膠粉、石蠟、各色顏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製成麵團,所製麵塑不開裂、不發黴、不變形,自然風幹後可以長期保存。
  此外,蕭派麵塑通過運用鐵絲、紙、膠帶等搭建骨架,捏製大中小等不同規格的作品,解決了傳統麵塑因沒有骨架而導致作品體量小,不能製作中大型作品的難題。
  作為本次展覽占比最重的主展區,“別開生麵”展區集結了哪吒、孫悟空、關羽等古典文學、神話中的“頂流IP”,他們一一亮相展廳現場。
  此外還展出嶺南文化題材的作品,不僅表現了媽祖、何仙姑與掛綠的傳說、盤古王傳說等嶺南民間信俗,以及洪拳、詠春拳等武術文化,也表現了韓愈、劉禹錫、蘇軾等文化名人經略嶺南的故事,不僅彰顯了嶺南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質,也是蕭派麵塑融入嶺南、豐富嶺南文化的象征。


蕭占行作品《關(guan) 羽橫刀立馬》


蕭占行作品《勇闖火焰山》


蕭占行作品《哪吒鬧海》


展覽現場


蕭占行作品《財神鬥雷君》

  在“桃李芳菲”展區,展示了蕭派麵塑桃李滿天下的傳承麵貌。蕭占行自2000年開始突破家族傳承的傳統,廣招弟子。本次參展的蕭占行徒弟共計18位,分別來自安徽、河南、陝西、山西、遼寧等多個地區,展現出各地麵塑的交流互動和融合發展。
  百年傳承,多元推廣
  蕭派麵塑始於清鹹同年間的河北廊坊,由第一代傳承人蕭興帶入北京,後因第四代傳承人蕭占行離京來粵,於廣東發揚光大。
  其類型豐富,分人物、十二生肖、瑞獸、瓜果花鳥魚蟲等類型。題材多取自四大名著、傳統戲劇、神話故事、民間三百六十行、現代人物肖像,尤其擅長刻畫人物的神態和形態。
  蕭占行1958年出生於北京,自幼跟隨爺爺蕭老善學藝,先後在北京的中國工藝美術總公司、中華工藝美術公司、特種工藝美術廠從事捏麵人工作。


蕭占行

  1989年,蕭占行來到深圳從事麵塑藝術文化推廣工作,使蕭派麵塑紮根於廣東。
  在此期間,蕭占行刻苦鑽研史書典籍和中外畫冊,在長期的實踐中,既堅守傳統,又善於創新,在原材料上突破了傳統麵塑不易保存和不能製作中大型作品的難題,在製作上將中華傳統彩塑技藝與現代雕塑技藝巧妙融合,形成了獨特的麵塑手法,傳達了熔鑄古今、貫通中西的美學思想,將麵塑藝術發展到新高度。
  除了材料和技術上的改良創新、與時俱進,蕭占行也不斷拓寬題材範圍,為蕭派麵塑打開了新局麵。


麵塑製作流程展示

  在展覽期間,主辦方配套推出20多場麵塑展示季係列活動,包含麵塑體驗季和民間文學體驗季兩大板塊。數量豐富的體驗課、講座和展演,讓市民群眾了解麵塑知識,體驗麵塑技藝。逢節慶和重要活動還將設置相應的主題。
  展廳設置文創櫃台,引進麵塑、石灣陶、牙雕、欖雕等傳統雕塑相關的文創產品,點燃文旅消費新動能,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,促進傳統美術類非遺的活態傳承和創新發展。
  文|記者 周欣怡 通訊員 陳浩
  圖|主辦方提供
  責編:黎存根
  校對:張家梁
  審簽:鄧瓊